八角堂主建築體後面連接著的是十字型外觀的一樓磚造樓房,而結構不太相似的這兩棟建物合稱西門市場,紅樓則為市場入口。日治晚期,該市場範圍拓展到周圍成都路,西寧南路,內江街圍成的梯形區域,並維持此一格局至今。
戰後,接收八角堂的滬商業者因建築的紅磚外觀,改名為「紅樓劇場」,1963年後,紅樓劇場改映電影,因此又被稱為「紅樓戲院」或簡稱「紅樓」。1997年,台灣內政部將紅樓列入第三級古蹟,定名為西門紅樓。
西門紅樓由台北市地方政府以「官辦民營」方式委由紙風車文教基金會經營,為知名的小型藝文表演場所,2007年9月30日合約到期,11月交由台北市文化基金會接手營運,並於2008年榮獲第七屆【臺北市都市景觀大獎】歷史空間活化獎,西門紅樓以扶持藝文與創意團隊為精神,持續為台北西區的文創發展注入活力。
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